民為國基,谷為民命;倉廩實,天下安。
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,要“確保糧食能源安全”“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供應”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我國提出了“確保谷物基本自給、口糧絕對安全”的新糧食安全觀,確立了“以我為主、立足國內、確保產能、適度進口、科技支撐”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,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糧食安全之路。
“寧夏中衛是連接西北與華北的第三大鐵路交通樞紐、全國性鐵路物流基地,是銜接我國‘北糧南運’和糧食進口需求的天然樞紐。”寧夏代表團代表說,在寧夏中衛謀劃建設“一帶一路”糧食儲加銷基地,通過構建“以沿線國家為生產基地,以中衛為儲存、加工、流通、中轉基地”的糧食產業鏈、供應鏈,搭建聯接“一帶一路”沿線等國家糧食資源主產地與國內糧食主銷區之間的糧食物流走廊,深化與沿線國家開展貿易、投資與合作,不僅能夠有效緩解我國西北地區糧食供求的結構性矛盾,也能夠有效帶動當地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,對加快構建更高層次、更高質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可持續的糧食安全保障體系,具有重要現實意義。
2021年11月11日,自治區同意建設該基地。自治區發展改革委、糧食和儲備局會同中衛市,重點圍繞打造國家重要的糧食安全保障基地、西部重要的優質糧油貿易加工基地、支持先行區建設的糧食保障基地,完善項目前期工作。
為此,寧夏代表團代表建議:將寧夏中衛市列為《國家“十四五”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布局和建設規劃》節點城市,同時,將寧夏(中衛)“一帶一路”糧食儲加銷基地建設項目納入國家相關規劃并給予資金政策支持。
同樣事關糧食安全的,還有種子。農業現代化,種子是基礎,種源安全已被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。代表們認為,“寧夏地處西北內陸,農林牧漁種質資源特色鮮明、農業生產條件優越、農產品品質優良”。然而,良種供應保障能力偏弱,已成為寧夏糧油生產和特色產業加快發展的瓶頸。
為此,代表建議,將寧夏建設成為西部地區農作物及畜禽良種繁育示范基地,支持寧夏建設成為小麥、水稻、大豆、胡麻、小雜糧等國家級制種基地,加強高產奶牛、優質肉牛以及鹽池灘羊、中寧山羊、靜原雞、黃河鯰魚等優良畜禽種質資源的保護利用,支持寧夏建設畜禽育種能力創新、畜禽制(繁)能力提升等項目。同時,將釀酒葡萄、枸杞產業納入國家種業振興支持范圍,進一步完善產業良種繁育推廣體系,支持寧夏建設釀酒葡萄和枸杞產業國家數字農業創新中心、國家數字種植業創新應用基地等數字農業農村建設工程,提升決策科學化、治理精準化、服務高效化水平。(記者 丁建峰)